好痛痛 - 醫療與治療 (8) 醫學是一種機率和統計!?

好痛痛 醫學 骨科 復健科 物理治療 扭到

好痛痛 - 醫療與治療 (8) 醫學是一種機率和統計!?


讓我們來講一個小故事,小明和小華是中二屁孩,很喜歡玩模仿對方的遊戲。有天他們打籃球玩一個模仿對方招式的遊戲,小明360度拉兩干上籃沒進,掉下來的時候右腳翻船扭到。
小華說:「可惡,這招太難了,不只要360度,還要拉兩干,更重要的是還要故意沒進!而且降落還要以70度的夾角扭傷右腳踝。真難模仿!!」
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小華還是成功模仿了扭到腳的部分,真是腦袋壞掉。

好的,現在小明和小華都以一模一樣的方式扭到腳,所以他們會獲得一模一樣的受傷嗎?
不,不會的。兩人肌肉骨骼不一樣,一樣的力道和角度去扭,一個可能傷韌帶,一個可能是小骨裂。所以同一種受傷情境下的痛痛,會有多種病理上的可能性。就算兩個人受到一樣的傷,傷勢程度也非常可能不一樣。(小明和小華如果連受傷程度都一樣,乾脆去簽樂透好了XD)

於是小明和小華一起去看醫生,這時候醫生會怎麼診斷呢?首先醫生會做理學檢查,看看腳踝腫脹的程度、能否站立、看看疼痛的位置等等。檢查是一種機率的概念,當A狀況發生時,我們有多少機率可以懷疑是某種問題;當A、B、C狀況一起發生時,那我們有更高的機率可以懷疑是某種問題。

假設小明是用走的進來看醫生,那機率上來說骨折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骨折腳就無法負擔重量。在確認只是單純扭傷後。那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處理扭傷的標準程序,除非過程中出現了特殊的狀況,需要其他檢查與治療,就會再次進入診斷、評估的程序。

假設小華是被朋友抬進來的,無法走路,腳踝腫脹瘀青而且超級痛,那骨折的機率就蠻高的,醫生可能會安排照X光看看。如果真的有骨折就會先處理骨折的狀況,因為它最緊急。處理完緊急的事情後就會檢查其他部分。

基本上,會先確認結構上病理上(例如骨頭斷了或韌帶斷了)的問題後,之後才是功能性(例如活動度或姿勢)的檢查與治療。

接下來先稍微深入症狀與診斷這件事,之後才聊聊治療。
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是研究某種病會有哪些症狀。例如椎間盤突出,研究方式是叫一大堆人去MRI照一照,並且問每個照完發現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有哪些症狀。於是可以歸納出椎間盤突出90%有A症狀,84%有B症狀,47%有C症狀等等。(比例與症狀只是舉例,一個人可能有多個症狀)
所以我們就可以去看你的症狀和椎間盤突出有多吻合,有需要時再利用MRI去確認診斷,但是別忘了凡事都是機率,MRI也是有低機率會和實際情況不符合。

另一個部分是反過來的,例如調查一千個腰痛的人,看有多少比例是A原因,多少比例是B原因等等。例如研究顯示腰部痠痛的人有30%的原因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舉例,非實際數字)。

因此大家可以稍微瞭解醫生診斷你的受傷或病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吧?以上面的例子來說,腰痛不一定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也不一定會腰痛。當有其他症狀(例如肢體痠麻)出現,有高度機率懷疑是椎間盤突出且需要處理的時候,才會安排用X光或MRI去確認診斷。

這邊有個重點要注意一下,我們舉了扭傷作為例子,但是不代表所有情況下的扭傷都是這樣診斷,也不代表所有的受傷都是這樣診斷。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時會依照個種可能性的嚴重程度來做檢查的先後順序,有時會從簡單的檢查到複雜的(如果有需要複雜的檢查的話)。但不變的是檢查是一種機率判斷,而我們總是不可能保證你不會是統計學中被漏掉的那一塊XD

好的,接下來回到小明和小華的治療了,由於傷到的地方不一樣,所以治療會不一樣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就算兩個人受了一模一樣的傷,做了一模一樣的治療,復原速度還是不會一樣。Why??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對於藥物、物理的反應也不一樣。這是先天上的不一樣,還有後天的部分呢!例如生活習慣、工作習慣、是否有按時吃藥、是否有充足休息、年齡、性別、生活環境、心理狀態等等都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慰劑效應,什麼是安慰劑效應呢?簡單說一項治療對你來說其實沒效,但因為你大腦相信它,就真的比沒有做治療還要有效。例如你找十個腰痛的人,五個給他喝真正能治好腰痛的藥,五個給他喝糖水但騙他有效。其中一些喝糖水的還真的會有效!

好的,小明的普通扭傷急性期過後,開始介入一些物理治療。網友很常問的就是健保和自費的部分,這個我們會另外開系列文。
健保項目最常見的就是電療和熱敷了,PTT健身板上常在戰這個到底有沒有效?
以下的回答融合了兩位醫師和三位物理治療師的看法:「醫學上證實電療是有效的,它可以幫助加速復原,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的自癒能力。但是它是在結構性與病理性的問題上有幫助;根據爬文,許多巨巨的問題比較偏功能性的,以及慢性疼痛的問題,這個電療和熱敷就比較幫不上忙了。值得一提的是,電療熱敷和其他儀器治療或注射治療一樣,需要其他治療的配合才會有更好的效果,例如運動治療。最後,其實操作儀器的技術對療效也佔了很大的因素。」
好痛痛未來會開系列文讓大家瞭解各種儀器、徒手治療、運動治療。

讓我們總結一下,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所以在類似的情境下受到的傷也都不會一樣,我們只能說有較高的機率會是受到A傷,第二高機率受到B病症之類的,或許會有數種到數十種可能性。而醫生需要透過問診、問病史、檢查儀器來幫助你排除掉一些可能性。
如果確認了問題,那就可以從成功率最高的治療開始做起,或者是手邊能做的治療做起。(視情況而定)
如果剩下數種可能性無法釐清,那麼會先試著利用治療來排除掉較危險的可能性,或者使用較保守的治療方式開始治療。例如先電療和熱敷看看有沒有效果,有效就好,沒效的話就可以排除一些原因,然後嘗試其他治療。但這也是讓板上許多巨巨不開心的方式之一XD

請切記的是,人的身體是非常複雜的,醫學目前只探索了冰山的一角。所以許多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會以瞎子摸象來譬喻診斷和治療。其實大家想摸的東西是一樣的,只是途徑不一樣罷了。溝通是醫生與病患間最簡單最能做到的一個提高醫療品質的方法,好痛痛未來打造好搜尋器之後,會開始試著做些工具來幫忙溝通。

Yeah~ Peace out (超Old School)


協助撰寫:
周立偉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任醫師)
周聰哲醫師(骨力診所骨科醫師)
林杏青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
卓彥廷醫師(萬芳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
林暐閎物理治療師(睿閎物理治療所)
姚斯元物理治療師(ATX徒手治療研究室)
羅一強物理治療師(強物理治療所)
羅昌智物理治療師(天母品恆復健科診所)


延伸閱讀:
好痛痛 - 醫療與治療 (3) 為什麼你不容易找到適合的? 
http://cancelbow79.blogspot.tw/2017/11/ChronicPain1.html


註1: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院、診所、治療所的醫療流程,僅以科普的方式去表達一個概念。有任何疑問請詢問您的醫療醫事人員,並且尊重醫療專業。
註2:本部落格文章是以科普、衛教為出發點,不代表任何人的生理狀況。每個人的身體皆不相同,有任何疑問請詢問自己的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教練。


留言